首页 资讯 正文

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,感受放进手里、听在耳中的“沉浸式端午”

体育正文 182 0

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,感受放进手里、听在耳中的“沉浸式端午”

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,感受放进手里、听在耳中的“沉浸式端午”

端午佳节(jiājié)翩然而至,艾草(àicǎo)和粽叶的清香,悠然弥漫(mímàn)在大街小巷。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办的“粽情端午 共话三国”端午节系列活动(huódòng)中,各类特色演出、互动活动与精品展览,将节日氛围与三国文化串联融合,陪伴市民游客们沉浸式感受传统佳节的美好。 5月(yuè)31日上午,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三国文化陈列室广场前(qián),现场的端午民俗手作免费体验(tǐyàn)活动人气正旺:大家排着队,耐心等待领取自己那份节日色彩或香气。 桌上放着三种(sānzhǒng)选择:挑(tiāo)两个精巧小挂件配五彩绳,自己现串成手链;一包(yībāo)香草碎叶配织锦小袋,自己装填做成香囊;一只竹编小船配彩纸卡,装饰好小龙船后填入新鲜菖蒲叶。 每一样成品都那么乖巧清香,令人(lìngrén)爱不释手;端午民俗(mínsú)的匠心与温情,传统技艺的深厚审美,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 领到“物料”的游客们喜滋滋地在另一边的小桌上(zhuōshàng),忙不迭就开始了(le)现场制作,然后立刻戴到身上,高高兴兴继续去逛。 也许还没(méi)走(zǒu)出两步,他们便又会被一队精彩的表演人群吸引着(zhe)走回来——头戴羽毛彩冠的舞蹈演员们轻盈而至,翩翩起舞。她们的装束可以视为一种“生态类Cosplay”——cos的是被誉为“国鸟皇后”的绿尾虹雉(zhì)。 这种美丽的鸟儿是我国特有鸟类,分布范围仅限于四川、云南西北部、西藏东南部、甘肃东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(yīdài)。19世纪60年代末(mò),法国传教士、博物学家阿尔芒·戴维到雅安一带考察时,不仅(bùjǐn)发现(fāxiàn)了大熊猫,也发现了如今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绿尾虹雉。 四川康定的绿尾虹雉(据视觉中国(zhōngguó)) 美丽的“鸟儿”们跳完舞(wánwǔ),又来了一群仿佛穿越过来的“古代街头艺人”——这是武侯祠最富特色、人气最旺的民俗巡游的一幕。巡游以古风杂技杂耍、戏剧(xìjù)互动为主要内容,在端午(duānwǔ)假期期间,动态串联起文物区与锦里,让历史场景(chǎngjǐng)与当下节日无缝交融。 杂耍队伍走过记者身边(shēnbiān)时,一位古装妹子飞快地往记者手里放了一只小小的香包。这个(zhègè)转瞬即逝的接触,却忽然给(gěi)人一种奇妙的真实感:节日“活”起来了,就绽放在你身边。 巡游演员随机向游客赠送端午小香包(xiāngbāo) 此外,今年恰逢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周年(èrshízhōunián),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作为2025成都国际古琴艺术周分会场(fēnhuìchǎng),也以“琴韵(qínyùn)端午”为主线,让千年雅乐焕发时代光彩。 移步西厢房,每日两场的《天地人和(hé)》古琴(gǔqín)音乐会将演奏众多古琴经典曲目,围绕“活态传承·智能创新”展开的古琴系列讲座(xìlièjiǎngzuò),则聚焦新时代古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,构建传统琴学与现代语境的对话(duìhuà)场域,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。 另外,明天就将迎来小朋友们的节日了,六一儿童节当天(dàngtiān),武侯祠以“你好,旧时光”为(wèi)主题的趣味童年小游戏体验(tǐyàn)活动,将把“拍洋画”“跳房子”“抓石子”“翻花绳”“滚铁环”“踢毽子”等趣味童年小游戏搬到现场,打造各年龄层观众(guānzhòng)都可以尽情体验的活动场景,让小朋友和大朋友一起(yìqǐ)欢度儿童节。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(biānjí) 李洁 (下载红星新闻(xīnwén),报料有奖!)
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,感受放进手里、听在耳中的“沉浸式端午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